期刊封面
柳州产业工人文化价值观探究
蔡梦雅(1986-)女,汉族,广西柳州人,研究生,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欧勇芬(1968-)女,瑶族,广西平南人,研究生,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文化价值观是指个人和社会群体对文化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通俗来说,就是认识到什么样的文化是好的,什么样的文化是不好的。柳州市是一座具有 2100 多年建城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有着90多年近现代工业发展史的广西工业名城。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近现代化是工业文化价值观产生的原点,工业化是近现代化的核心,西方近代工业(上海、东北)的引进和在柳州生根发芽并壮大的过程,对柳州本土文化的冲击、融合,孕育出柳州工业文化及其价值观都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柳州工业文化诠释
柳州市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一座历史文化悠久的工业名城,随着其近百年的发展,它的物质文化以及精神文化也在不断地发展、不断地丰富。工业,已经深深地植入了柳州人民的骨血中。它的物质文化以及精神文化主要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丰富的工业物质遗产。工业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涉及人们从事工业生产活动所遗留下来的工业建筑物(车间厂房、机器设备等)和工业制造产品实物等等。柳州市的工业文化遗产是非常丰富的,从古代原始手工业的兴起,到近现代工业的出现,柳州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产业结构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传统工业的升级或迁离城市,又或“关、停、并、转”,深厚的工业积淀为柳州留下了很多工厂旧址、附属的设施、机器设备等宝贵的工业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遗产记录着城市历史,体现着城市特色,是了解柳州的重要物质载体,是见证柳州城市发展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目前,遗留下来并保存完整的厂房车间已经为数不多了,它们有的疏于保护被荒废或拆迁了,有的被“换了新装、变了模样”。早在2012年柳州市将第三棉纺厂旧址打造为工业博物馆,填补了广西工业类博物馆的空白,也成为了广西乃至全国第一所城市综合性工业博物馆。如今存放在柳州工业博物馆里既有原物、有场景,又有仿制品和珍贵历史照片,例如广西的第一辆木炭汽车和飞机、柳钢的火车头、农用拖拉机、火力发电设备、“柳江牌”汽车、装载机、军工产品等。从柳州工业发展史中,我们能够发现,在这些工业物质文化遗产里承载着几代产业工人的青春和梦想,见证着柳州的工业发展历程,也映射出一个时代工业发展的脉络。
深厚的工业文化底蕴。柳州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工业是柳州的命脉,文化是柳州的灵魂”。由此可见,柳州人对于工业及其文化的骄傲。在过去的一年,柳州工业经济总量重新占到广西工业比重的1/4。广西汽车集团新能源整车项目落地。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柳州模式”升级为“广西模式”。钢铁工业产量再创历史新高,柳钢集团营业收入突破千亿元,成为广西第二家千亿元制造企业。柳工5G智能遥控装载机正式商用,挖掘机产销量创历史最好水平,新产品产值增长27%。两面针牙膏成功打入美国市场等等。这些成绩的背后离不开柳州产业工人的辛勤付出。要说工业柳州最大的优势是什么?那便是柳州有一大批制造业产业工人。
柳州产业工人主要的精神可以简要的概括为:
一是与生俱来的对工业的挚爱精神。柳州产业工人已经将工业精神深深地融入到了他们的血液之中,他们爱工业,懂工业,以工业为荣。
二是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柳州自古以来就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而桂中商埠所特有的流动性、开放性造就了柳州产业工人敢想、敢闯、敢干的性格特征。
三是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柳州产业工人拼劲十足,没有闭门造车;热情高涨,从不服输示弱;善于学习,没有怨天尤人。在创新中不断发展起来的柳州工业,逐步向“柳州创造”和“柳州智造”挺进。
四是心灵手巧的实干精神。在柳州,有成千上万名脚踏实地的产业工人,在不同的发展时期,秉承着实业报国的理念,扎实苦干,靠着顽强的毅力为柳州工业发展默默地挥洒汗水,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五是开放包容的协作精神。柳州近现代工业文明之所以能够延绵近百年而不衰,关键在于其圆融开放、吐故纳新的精神内核,在于其团结合作、齐心协力的具体实践。
文章来源:《煤矿现代化》 网址: http://www.mkxdh.cn/qikandaodu/2021/0115/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