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封面
宋代人是如何祈雨的?人昏了头,什么事都干得
自古以来,洪涝、干旱等天灾便与人类社会相伴相随。在当代,人们可以通过高度发达的科技手段和现代化的水利设施来应对种种灾害,但在技术水平发展不足的古代,虔诚的祭祀也是必不可少的救灾措施。
一说起祈雨,电视剧《西游记》中孙悟空与虎力大仙斗法的场景就会浮现在眼前:青衣小童、和尚道士,手持令牌,口念“急急如律令”。古代所有的祈雨都是这种形式?那可不一定。种类繁多的祭品和仪式,在历史长河中不断翻新,层出不穷。
早在商时代,就有了“焚巫尪”与“作土龙”的祈雨方法,汤王甚至打算用自焚的方式向上天谢罪,祈求甘霖普降,便是所谓“万方有罪,即当朕身;朕身有罪,无及万方”。到了唐代,本土的龙神信仰遇见东来的大乘佛教文化,又促成了龙王爷的出现,给祈雨活动提供了新的可能。而宋代祈雨的方式变得更加多元,花样繁多且颇具特色。这种局面的产生,与宋王朝所面临的困境密不可分。
尽管历代皆有旱灾发生,但对于大宋朝廷来说,旱灾却是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据《宋史》记载,当时的重大灾害主要有四:瘟疫、旱灾、水灾和六畜之灾。其中,“旱暵为甚,盖田无畎浍,悉不可救,所损必尽”。破坏力强悍至此,民间与朝廷不得不开动脑筋,想尽办法对付这无情的祸厄。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宋代影响较大的几种官颁祈雨法,它们充分展示了宋代社会独有的神异性格。
李邕祈雨法
官颁祈雨法,是指由朝廷向全国统一颁布施行的祈雨法,肇始于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年),宋孝宗时代最后一次颁布,前后共七次,李邕祈雨法即为开端。咸平二年,宋朝发生了大面积严重旱灾,不仅牵涉京师,还远及南方地区。起初,真宗皇帝还在传统的祈雨法式间打转,先命祠官祭祀雷师、雨师,又亲自前往太一宫和天清寺祈雨,希望得到诸神与诸佛的护佑。遗憾的是,这一系列活动并未感动上天,整整一个月,滴雨未落。时任工部侍郎知扬州的魏羽建议真宗,向全国颁行李邕祈雨法。此法以“土龙”为核心,以阴阳五行说为理论依据,认为灾异的发生是阴阳运行错乱所致。因此,若要求雨,则应安抚诸阳,提升诸阴;若要止雨,反之即可。
急需雨水的宋真宗采纳了魏羽的意见,下诏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此法。不得不说,这是个肃穆安静的祈雨法,因其有一个沉默的仪式:不准敲锣打鼓及任何形式的音乐出现,也不准惯于唱跳的通灵师巫觋干涉其中,整个过程都在地方官的主持下“正正经经”地开始和结束,朝廷的威严与端庄体现得淋漓尽致。欲行此法,需在甲乙日(农历每旬的1日、2日)按五行于五个方向分别择地建造祭坛,取土造龙。龙的颜色也有讲究,东为青色,南则红色,皆按五行类推。除此之外,建坛需于多少里之外取土、祭器的大小以及龙的长度,也都须严格按照五行确定。
左页下图为山西洪洞水神庙中的壁画《祈雨图》;右页上图为梅莹所作的一幅国画《龙王祈雨图》,下图为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画《雨中耕作图》。
祭坛既成,便轮到仪式登场,“长吏斋三日,诣龙所,汲流水,设香案、茗果、糍饵,率群吏、乡老日再至祝酹”。等雨水下足,再将做好的土龙沉入水中,放龙归水,祈雨仪式便圆满完成。颁行此法后,各地顺利地收获了雨露,转忧为喜,真宗也终于松了口气。
画龙祈雨法与宰鹅祈雨法
还是宋真宗,七年后,他的任期内又遭遇大旱。为此,他颁行了新的祈雨法,想必是李邕祈雨法这次掉了链子。景德三年(1006年)的夏天,京师大旱,宋真宗向全国颁行画龙祈雨法。
何为画龙祈雨法?据《宋史》载,其法先择潭洞或林木深邃的水泉湖池,以庚辛、壬癸之日,由刺史、县令率领一方耆宿进行斋洁,以酒脯告祭社神,“令讫筑方坛三级,高一尺,阔丈三尺。坛外二十步,界以白绳”。坛上栽植竹枝,将画龙铺张开。其图要画在细绢上,“以缣素上画黑鱼左顾,环以天鼋十星;中为白龙吐云黑色;下画水波,有龟亦左顾,吐黑气如线。和金银朱丹饰龙形”。
值得注意的是,这新颁的祈雨法还与宰鹅祈雨法搭配使用,“又设皂幡,刎鹅颈取血置槃中,杨枝洒水龙上”。皂幡即黑色的旗子,象征五行中的水,鹅自然也是,整个仪式中充满着对雨水的渴望。牺牲可怜的鹅,将其血从喉咙中引出置于盘中献祭,这是宋真宗为救灾作出的决定,它值得一场风光的葬礼。若仪式有效,等雨下足,再谢神三日,而后将铺在祭坛上的画龙投入水中,作为结束,真当是“左手画个龙,右手画一道彩虹”。
文章来源:《煤矿现代化》 网址: http://www.mkxdh.cn/qikandaodu/2021/0122/695.html
上一篇:“金沙滩”上话幸福
下一篇:论“重写文学史”思潮中的“现代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