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封面
煤矿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防和控制
引言
煤矿生产环境恶劣,职工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由于受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放射性物质(电离辐射)的影响而危害劳动者的健康,进而导致发生职业病。根据不完全数据统计我国煤矿职业病发生率比较高,尤其是尘肺疾病发生率较为严重。如何降低职业病发生率是维护职工劳动权利的重要内容,因此如何立足于煤矿安全生产,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成为煤矿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1 煤矿职业病危害因素解析
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常见的煤矿工人职业病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尘肺病。尘肺病是煤矿工人在采煤过程中长期接触煤尘、矽尘以及烟尘等而导致粉尘在肺内弥漫性沉积;(2)皮肤病。皮肤病是工人长期在缺少阳光照射、煤矿粉尘以及紫外线照射的环境下而导致职工出现皮肤瘙痒等;(3)噪声聋。由于煤矿开采的过程中设备的噪音比较大,导致职工在强噪音的环境中引起耳聋耳鸣;(4)振动病。工人长期接触强烈的生产性振动所引起的一种疾病。
导致煤矿工人职业病的因素主要包括:(1)粉尘。粉尘是煤矿在生产的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微细矿物颗粒,以采煤、凿岩、爆破、装运为主。粉尘的产生受煤层物理性质、环境的湿度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例如当井下作业环境湿度不达标时,会出现高浓度的粉尘含量,进而威胁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2)物理因素。物理因素是指外界影响。例如噪音、高温、振动等都属于物理危害因素。以噪音为例,由于井下空间有限,机械设备比较多,尤其是在煤矿爆破的过程中会出现较大的噪音,工作人员长期在井下作业必然会因为长时间的接触强噪音而出现耳聋耳鸣等职业病;(3)有毒有害气体。有毒有害气体是煤矿生产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也是威胁职工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氮氧化物是造成职业病的主要危害因素,井下爆破、井下火灾等都会产生氮氧化物,而氮氧化物的存在会给职工的呼吸系统造成巨大的损伤。
2 预防和控制煤矿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对策
针对煤矿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预防和控制危害因素的对策主要是以下方面:
2.1 加强组织保障,全面开展职业危害防治工作
煤矿要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上级职业危害防治会议精神,结合“预防为主,分类管理,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职业病防治方针,成立以矿主要领导为组长、以各生产区队长为成员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领导组,必须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生产区队直接抓,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同时,立足企业实际,建立符合企业的制度,并在每年年初召开的安全工作会上将职业健康管理工作内容纳入《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中,必须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把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责任分解到每个人,形成一级对一级负责的管理模式。
2.2 加强环境卫生监测,规范安全防护保护流程
造成职业病的根本因素在于煤矿企业没有构建科学的卫生环境监测体系,缺乏对工作场所的安全防护管理。一方面煤矿企业要加强对环境卫生的监测,通过监测发现危险源随后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危害。以粉尘监测为例,煤矿企业要合理规划粉尘监测点,在转载点、采掘作业、打眼、喷浆等工作环境中做好粉尘的监测工作,重点做好总粉尘的浓度测定工作,每个月测定2 次;还要规范井下安全防护流程。违规生产是粉尘浓度超标的重要因素,因此作业人员必须要严格按照生产标准要求进行。例如在采煤作业中,必须要打开高压喷雾降尘系统,做好喷雾降尘工作。
2.3 改进井下作业布局,优化生产设备性能
职业病的发生与井下作业布局结构不合理有关,除与井下噪音的产生与煤矿爆破等因素有关外,还与巷道掘进噪音等有关。因此针对物理层面的危险因素需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降低气动凿岩机本身的噪音。机械设备本身的噪音会对作业人员造成巨大的影响,例如气动凿岩机本身所产生的噪音会影响作业人员的听力,因此煤矿企业要通过改进消音罩的方式降低噪音的音量。具体措施是将阻性消声器改为干涉性消音器。有条件的煤矿企业可以推广液动凿岩机,可以降低声源发出的噪音;二是要优化煤矿结构布局,根据噪音在空气中的传播原理,可以以湿式打眼的方式降低噪音在空气中的传播。
2.4 确保个人防护,定期体检
文章来源:《煤矿现代化》 网址: http://www.mkxdh.cn/qikandaodu/2021/0211/729.html
上一篇:山东省煤矿工人尘肺病防治现状调查
下一篇:刘庄煤矿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