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封面
永济蒲剧田野调查研究
蒲剧文化历史悠久,在其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艺术传统和特有的艺术风格。从人物行当上讲,生、旦、净、丑均有自己独特的表演形式;从艺术表现上讲,唱、念、做、打各有特色;从特技表演上讲,髯口、梢子、翅子、鞭子、手帕、扇子、腰绸、水袖以及甩幡等,都具有严格的程式性。既被戏剧界所传颂,又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
一、表演组织及乐人介绍
永济市蒲剧团,成立于1948年7月,原为永虞县虹光蒲剧团,“文革”期间一度更名为永济虹光蒲剧团。1994年元月,永济县撤县设市,更名为永济市蒲剧团。70余年来,一代又一代的“虹光人”为蒲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演员和乐队是班社中的核心人员构成。
(一)演员介绍
永济市蒲剧团现有演员共计25人,平均年龄35岁,全部为职业演员,学历以中专、初中为主,大多从小接触并开始学习戏曲。以下对演员代表作简要介绍。
孙周鹏,男,永济市平壕村人,永济市蒲剧团青年优秀演员,现任永济市蒲剧团副团长,主要负责剧团管理以及学员教学等职务。1994年入团,经验丰富、演技精湛、所攻行当齐全,代表戏有《双锁山》《贩马》《武松杀嫂》《平贵别窑》《战代州》等。2004年,获得运城市龙门奖。2015年,获得运城市菊花奖。2018年,参加“戏曲进校园,经典共传承”活动,弘扬、普及传统文化,让更多的学生全面感受戏曲的韵味,提升戏曲素养。2020年,积极带领剧团在我市七个乡镇开展送戏下乡活动,深受群众喜爱,为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谢建霞,女,永济市秦村人,永济市蒲剧团青年优秀演员,1994年入团,主攻小旦、老旦、小生,塑造人物形象鲜明,代表戏有《忠烈杨门》《秦香莲后传》《西厢记》《花枪缘》《武松杀嫂》《平贵别窑》《香魂女》等。2012年,获得运城市菊花奖。2015年,获得运城市折子戏大赛一等奖。2016年,获得运城市以老带新主角奖。2018年,参与央视《魅力中国城》的录制。2020年,参与第三届中国农民丰收节《丰收歌会》的录制。此外,她还多次在外地进行戏曲文化的学习与交流,提升自身水平的同时,促进后辈专业化的成长。
(二)乐队介绍
永济市蒲剧团所属乐职人员共计13人,负责乐器主要有文场的二胡、板胡、笛子、三弦、单簧管、大管、大提琴、小提琴、贝斯、琵琶、长笛,武场的鼓板、小锣、马锣、梆子、堂鼓、战鼓、铙钹、字板。以下对乐队代表进行简要介绍。
申合群,男,永济市申家营人。1982年进入永济县虹光蒲剧团,现任永济市蒲剧团乐队队长,主要负责乐器有笛子、二胡、唢呐。他设计的《三打金枝》《龟山奇案》在当地上演后,得到老百姓的一致好评。此外,他还对《芦花》《花枪缘》等传统剧目进行改编,在永济剧院及各大乡镇相继演出,深受欢迎。
二、永济蒲剧的现代化
(一)西洋乐器的加入
随着西方音乐文化的传入,蒲剧的伴奏乐器在传统四大件的基础上增加了大提琴、小提琴、贝司、单簧管等西洋乐器,为演唱润色,使人物性格更加饱满,音响效果也更加丰富,同时,环境的渲染、情感的表达也变得更加贴切。
(二)布景到LED 屏的转换
在当下的蒲剧演出中,各种多媒体技术与舞台相融合,改变了“一桌二椅”加布景的传统形式,但仍保持原有的古典韵味。其原因有二,一是舞台设计更加简洁、方便,大大缩短换景时间,同时节省存放空间,节约经费;二是视觉效果更加强烈,虚拟实景、数字影像等技术还原多维度空间、场景展现出来的动态画面,带给观众更生动的视觉体验,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三)舞台灯光的丰富
灯光除了有照明作用,也有渲染气氛、塑造造型、服务剧情和演员表演的功能。早期的戏曲舞台上,灯光多点状,主要是以照明为主,表现手法是光位多,分布匀。舞台呈现平面化的效果,以简洁、明亮居多,用单色来渲染舞台,给观众广阔感和延伸感。如今灯光的丰富和色彩的变化多样更加烘托出舞台氛围,使演员与舞台相结合,受众也更容易进入情境。
(四)唱词的可视化
方言作为城市的标志之一,象征着每个城市地域文化的不同,而戏曲的语言与方言也是不可分割的。如今蒲剧表演中字幕的加入,笔者认为一方面是为了辅助听觉,在保留原有韵味的基础上使观众易于理解剧情,另一方面是为了方便不同方言区的人群观赏,从而使蒲剧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文章来源:《煤矿现代化》 网址: http://www.mkxdh.cn/qikandaodu/2021/0217/753.html
上一篇:吠檀多哲学在印度文化中的地位与影响
下一篇:戏曲“现代化”中的传统“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