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封面
西茶煤矿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与防护对策
西茶煤矿于2016 年核定生产能力为60 kt/a,立井-斜井联合开拓,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采煤工作面采用单体液压支柱、铰接顶梁支护,掘进巷道采用锚网喷浆支护或矿用金属工字钢梯形棚子支护。 矿井从业人员现有200人,矿井采用“三·八”工作制。 矿井布置2 个回采工作面和3 个掘进工作面。 回采工作面采煤工艺为风煤钻打眼爆破落煤,单体液压铰接梁支护,人工攉煤、支护、溜槽溜煤,矿车装煤、人工推车运输。 掘进采用湿式26 型凿岩机打眼、爆破落矸,爆破后采用人工装渣或煤装入矿车,经主井提升至地面,永久支护为金属工字钢支护,放炮后,采用前探梁或戴帽点柱及时护顶。 为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和产生的主要环节,了解其危害情况,加强防护对策,进行了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提出防护对策及建议。
1 分析依据、内容与方法
1.1 分析依据
《职业病防治法》《煤矿安全规程》《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治规定》《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等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
1.2 分析内容
范围包括开采、掘进、运输等主要井下生产工序,地面堆煤场、排矸场、风井、抽风机房、压风机房、机修房等场地。 内容包括生产工艺、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防护设施与应急救援设施、职业健康监护、个人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等。
1.3 分析方法
根据西茶煤矿职业危害的特点,通过职业卫生调查、检测检验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结合职业危害防护设施、 个人职业病防护水平和检测结果,对生产期间作业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接触水平及职业健康影响进行分析,并采用检查表法与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法相结合的综合分析评价方法。
2 调查结果分析
2.1 职业病危害因素
该煤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噪声、手传振动、工频电场、硫化氢、二氧化硫、甲烷、二氧化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电焊烟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臭氧、电焊弧光、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
2.2 职业病防护措施
(1)防尘措施
采煤工作面在距离回风巷出口30 m处安装一道喷雾洒水装置,于各运输巷各个转载点安装喷雾设施。 地面共建有4 个供水水池,沿主立井、北副井、立风井、斜风井采用直径75 mm钢管作主管进入井下,再采用直径50 mm钢管作分管布置至各工作面。 每隔100 m设置一个三通。 迎头5 m范围内使用高压喷雾装置,放炮前开启。 采煤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放炮前后进行洒水降尘, 采用湿式钻眼,放炮使用水炮泥。 定期进行巷壁冲洗工作,定期清扫并运出巷道内沉集的粉尘。 堆煤场翻斗处设有喷雾洒水装置运煤道路采用洒水除尘。
(2)防毒措施
矿井采用对角式通风方式,抽出式通风方法进行通风,矿井设主立井、北副井、北风井、斜风井4个井筒。 由主立井、北副井进风,北风井、斜风井回风,通过风流降低工作面一氧化碳、甲烷等有害因素的浓度。 矿井设置反风设施,在处理火灾事故时,随意改变风流方向以利于有害因素的扩散。 在采掘工作面及进、回风顺槽中设报警仪,监测风流中的瓦斯动态,并将信息及时传送到地面控制室。 在主要作业点设置瓦斯断电仪,瓦斯超限时自动切断电源。 在矿井总回风设置一氧化碳、甲烷传感器实现在线实时监控。
(3)防噪声及防振措施
主要通风机和局部通风机安装消声器,并设置减振架。 主提升绞车房、井下调度绞车安装减振基础。 通风机房、绞车房等噪声危害较严重的工作场所安装隔间隔音。
(4)应急救援措施
井下工作人员每人配备一台ZYX-45 型压缩氧自救器。 矿井建立了监测监控系统对井下的甲烷、一氧化碳、温度、风速等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 矿井人员定位系统实时监测井下人员分布的情况。 井下设置了压风自救系统,为紧急避险设施供给足量氧气。 建立了供水施救系统在发生灾变时为避险人员供水、输送液态营养物质。 矿井建立了通信联络系统,能在紧急情况下及时通知人员撤离并与之通话。 矿井与当地人民医院签订了创伤急救协议。 该矿组建了兼职救护队, 并定期进行了应急救援演练。 该矿与当地救护大队签订了救护协议。
2.3 个体防护用品
该矿制定了职业病防护用品管理制度,制定了防护用品采购、发放计划、使用人员名单,明确了各岗位个人防护用品的种类、型号、更换周期,防护用品的参数符合要求,做好了发放登记。 该矿根据《煤矿职业卫生个体防护用品配备标准》AQ1051-2008要求,为井下工人配备了安全帽、工作服 、胶靴 、防尘口罩、防噪声耳塞等个体防护用品。
文章来源:《煤矿现代化》 网址: http://www.mkxdh.cn/qikandaodu/2021/0509/1227.html
上一篇:浅析煤矿职业卫生防护中存在的问题
下一篇:寸草塔煤矿职业健康管理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