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封面
邓国胜:让科技赋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 陈维城 程子姣)城市治理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3月10日晚间,新京报举办“2021两会经济策 高质量发展下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论坛。就如何治理好我们生活的城市?我们的城市如何更宜居、为我们提供更高质量的生活?邀请了代表、委员以及企业界代表共同探讨。
市域社会治理面临哪些痛点和难点?清华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创新与乡村振兴研究中心主任邓国胜认为,市域社会治理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在全球城市化阶段都会遇到,由于人口短时期突然聚集,必然会形成交通问题的挑战,也会导致环境差、看病难、就学难等问题和痛点更加凸显。
“发达国家城镇化进程还凸显一个问题,就是外来人口跟本地人口的融合以及冲突问题。第一代移民相对吃苦耐劳,相对承受力会更大,与老市民的冲突相对会少。到第二代移民,矛盾也不凸显。但从过往经验来看,到第三代移民,归属感与权益会出现变化,就会引发很多社会的矛盾和冲突,特别是三代移民跟旧市民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邓国胜介绍。这些痛点和难点,就是社会治理要关注的关键性的问题。在市域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希望能够把问题和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前端、最基层,而不要扩散。
如何更有效地回应问题和挑战?邓国胜表示,基本思路就是十八大提出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科技支撑。党委领导最核心、最关键的就是要发挥政党的优势,通过政党的领导作用以及政党的资源整合的能力,整合社会的价值认同,整合社会各方面的资源,打造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要创新社会治理一定要更好地激发社会的活力,把社会内在的潜能充分调动起来,探索创新性解决社会问题的方式方法,这样社会治理才能更加有效。过程中,不仅要激发社会的活力,同时也要发挥科技支撑的作用,让科技赋能社会治理。”邓国胜认为。
邓国胜表示,让社会组织、公众参与行动。如蔚蓝地图项目,随手拍监督污染行为。通过一个社会组织的创新活力,让更多公众共同参与,促进全民生态环境保护。激发社会的活力的同时,极大提高社会治理的效率。
校对 薛京宁
文章来源:《煤矿现代化》 网址: http://www.mkxdh.cn/zonghexinwen/2021/0311/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