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封面
从“四个现代化”驶向“新四化”
由驭势科技开发的无人驾驶货车在香港国际机场运输货物。驭势科技供图
童年被科幻剧里的无人驾驶汽车震到的吴甘沙,没想到若干年后自己走上了无人驾驶技术产业化之路,在机场、工厂厂区、物流园区等区域,他和同事研发的云端智能驾驶大脑指挥着无人车驶停自如,科幻成了现实。
2016年,时任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首席工程师的吴甘沙辞职,创办驭势科技时,很多人认为这是一场冒险。回想起来,他觉得自己有这样的选择,是受“四个现代化”目标潜移默化的影响。
“记得小学教室的外墙上有‘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奋斗'的大字,懵懵懂懂跟着老师重复着口号,听着陈景润的故事,隐隐约约有了攀登科学高峰的理想。”吴甘沙是计算领域公认的“技术大牛”,他觉得最早让自己对“现代化”产生强烈认知的是一些从国外引进的动画片,特别是《铁臂阿童木》和《变形金刚》。
“‘汽车人,变形出发',在很多孩子心里植入了对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宏大想象。《霹雳游侠》里具象(非动画)的无人驾驶汽车似乎伸手可及,它们打开了我的想象力。”当时按照港台的习惯叫法,这些无人汽车被叫作“电脑车”,科幻迷吴甘沙走上了电脑——计算机科学的求学之路。
像吴甘沙一样,20世纪七八十年代“四个现代化”这5个字像颗魔力种子,在许多青少年心中扎根,适时生长、开花、结果。
回顾历史,可以看到,近代以来实现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夙愿,是无数仁人志士孜孜以求的梦想。
这高度概括的5个字,从提出到发展,内涵和外延都在一步步变化。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七研究部副主任李艳杰对“四个现代化”产生的历史脉络进行了系统梳理。
新中国成立后,工业现代化的目标被最先提出来。1954年9月15日,毛泽东在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词中号召:“准备在几个五年计划之内,将我们现在这样一个经济上文化上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伟大的国家。”?9月23日,周恩来在此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如果我们不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和现代化的国防,我们就不能摆脱落后和贫穷,我们的革命就不能达到目的。”
李艳杰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说:“这是党的文献中关于‘四个现代化'的最早表述。”
1963年1月29日,周恩来在上海市科学技术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
1964年12月21日至22日,周恩来连续两日在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后发展国民经济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同时,报告中也明确提出,“为了实现这个伟大的历史任务,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的国民经济,可以按两步来考虑: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前列。”
“文化大革命”的发生,打断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但中国共产党并没有放弃现代化的目标和理想。
1975年1月13日至17日,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召开。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申了?“两步走设想”,第二步是“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前列”。
1978年3月18日,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指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没有科学技术的高速度发展,也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
科学的春天,让“四个现代化”散发出迷人的魅力,鼓舞着各行各业的建设者们,也鼓舞着青少年。从大学到中小学校,从城市到乡村,从矿山到科研院所,为四个现代化而努力的标语口号随处可见。视科学家为英雄,是那个时代的主旋律。“长大成为一名科学家!”也是很多孩子在谈理想时的第一句话。
“年轻的朋友们,今天来相会……为祖国,为四化,流过多少汗?回首往事心中可有愧?……”《年轻的朋友来相会》这首欢快的歌曲,让多少年轻人步履轻盈,希望满怀。
当然,实现“四个现代化”不可能一蹴而就。自称“我是实事求是派”的邓小平对此有清醒的认识,1980年6月5日,他在会见美国和加拿大访华代表团时,提出了“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必须认识中国的现实,立足于中国的现实来进行四个现代化建设,也要根据现在中国的薄弱基础来决定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任务非常艰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文章来源:《煤矿现代化》 网址: http://www.mkxdh.cn/zonghexinwen/2021/0316/916.html
上一篇:科技种田 农业走向现代化
下一篇:瞄定作战图 四川广元加快建设川陕甘结合部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