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封面
社科评论|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市域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和基层治理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石。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之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加强和创新市域社会治理,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这集中凸显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伴随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和全球化的浪潮,阶层利益结构不断调整、人口流动性加剧、新型社会矛盾风险传导性增强,市域正在成为社会矛盾和社会风险的产生地和聚集地。因此,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提出不仅恰逢其时,还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在我国行政架构中,市级处在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就是着眼于市域在国家治理体系中以城带乡、以点带面的特殊定位,指导推动以设区的市作为完整治理单元,发挥市域在制度建设、方法运用、资源统筹、技术支撑等方面的独特优势,着力将重大矛盾风险控制在市域、化解在市域,确保矛盾风险不外溢、不扩散,最终推动政治安全、社会稳定、人民安宁。市域社会治理是一种可以弥合宏观国家治理结构与微观基层治理行为的联结式枢纽,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中坚带”作用,能够构筑起国家和基层之间的桥梁。总之,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不仅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点领域和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还是持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必然要求。基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丰富内涵,可以进一步从治理理念、治理体制机制和治理手段三个方面构建一条整体化、立体化、迭代式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实现路径。
第一,治理理念先行,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注入“强心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这标志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将走向一个崭新、明晰的方向。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要以治理理念为引领,不断为其注入“强心剂”。首先,要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必须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方向掌舵和凝心聚力作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应充分发挥各级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形成多方联动市域治理“共治圈”,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其次,要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当前,在我国的社会治理领域还存在不少短板和薄弱环节,需要我们更加用心用情用力采取措施加以解决。要凸显市域社会治理的价值取向,重视和保障人民在市域社会治理实践中的地位、作用,调动人民群众参与治理的积极性,集思广益,群策群力。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突出抓好社会治理领域的民生工程,在增进民生福祉中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最后,要树立全周期管理理念,强化市域统筹协调功能。根据市域治理的复杂性、长期性和不确定性,要从全周期管理视角构建市域统筹协调功能,发挥行动主体和资源要素的潜在效能。特别是针对条线垂直管理和街镇属地管理缺乏联动、信息屏蔽、难以形成长效合力的问题,需要注重将“条条”部门的专业管理与“块块”部门的属地管理优势相结合,实行“条块联动、块抓条保、属地统领、捆绑考核”的属地化条块联动管理模式。
第二,治理体制机制创新,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拉动“新引擎”。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关键是要通过各种治理体制机制创新,激活市域层级治理活力。首先,进一步完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委领导体制,统筹市域各方力量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充分发挥党委的政治引领作用,增强市域社会治理引领力,把党的领导优势同政府的资源整合优势、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社会组织的服务群众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形成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城乡联治的一体化领导体制机制。明确各层级治理职能,形成市级统筹协调、县级组织实施、乡镇强基固本的市域社会治理链条,充分有效发挥各个层次党委和政府职能作用。其次,建立高效灵活的智慧治理体制机制。要加快形成党政部门、社会组织、公众等治理主体积极参与的多元共治格局,以破除数据壁垒和技术鸿沟,实现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跨系统的协同共治。在社会治理相关部门之间构建起信息共通、资源共享、问题共处的高效协调机制,形成部门协作、系统联动的社会治理体系,有效整合社会治理力量,发挥市域社会治理的最大效能。建立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信息收集、获取、交换、利用渠道,实现信息资源的快速有效传递。通过设置治理联席会来汇聚问题,寻求解决方案,推动治理工作稳步进行。最后,多措并举,进一步完善学习交流培训机制。一是建立并完善学习机制。党员干部要加强学习,科学认识市域社会治理的基本原则、指导方针和实施办法。通过定期组织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培训会,使其更加准确地掌握市域社会治理的概念和内涵,统一思想认识,提升理论水平,增强业务能力。二是构建常态化的培训工作机制。引入大数据管理、数字治理人才和课程资源,加强对市域社会治理人才的教育、培训,有针对性地提升人才队伍利用数据驱动市域社会治理的能力。三是建立省际工作交流机制。举办高水平的经验分享会,促进省际、市州的经验交流,集思广益,增进对市域社会治理的理解和创新。
文章来源:《煤矿现代化》 网址: http://www.mkxdh.cn/zonghexinwen/2021/0414/1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