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封面
《骊歌行》引热议 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表达如何更
上周末,古装爱情轻喜剧《骊歌行》于腾讯视频、爱奇艺开播。除了该剧本身轻松、愉快的故事情节大受观众欢迎以外,剧中演员的服饰造型、所展示的庭院布景、道具等所展现的中国传统文化之美也在年轻人群体里引起不小的讨论。在播出后,著名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喻国明更是发文提出:“《骊歌行》做到了‘匠心考究细节,传承文化经典'。从小的纹饰上就能看出,其中与非遗元素的融合有独特的考究。”
看似“曲高和寡”的非遗元素“植入”剧能否找到与受众心灵的契合,传递契合时代精神的思想观念和文化价值,是决定作品是否能抓住观众的关键。而《骊歌行》则是在其中找到了平衡点,在非遗元素的助力下,既让观众的思维沉浸入剧情,也让观众的视觉得到满足,借此一窥非遗在生活中的实用性。
在剧中,演员们的服饰制作上,使用了缂丝、绒花、扎染、蜡染,打籽绣,盘金绣等多种非遗技艺。道具除采用大量金银器,其他道具里食具、茶具到弯刀、团扇,从质感、纹饰以及形态上力都求细致入微,此外剧组还找寻五名器画师为道具进行大量纹饰彩绘和样式二度设计。在场景上直接通过考证壁画、绘画和古书,搭建起占地超三万平方米的宫廷建筑群,从细节到整体都秉承着将“非遗”融入影视的巧妙匠心。《骊歌行》通过这样随处可见的、大大小小的匠心化呈现,将非遗文化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这种方式仿佛堂前潺潺溪水,细致又温柔地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极致之美。
非遗本身来源于民间,更要回到民间,这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任务。要让非遗长久地传承保护下去,在做好以往工作的同时,必须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让非遗展示触景、触情、触心,让观众离得近一点再近一点。
在此次播出的《骊歌行》中,女主角傅柔设定为染坊商户家的当家人,擅长布纺染织、刺绣等手工艺,于是扎染、蜡染、盘金、绒花等非遗元素就十分自然地融入在内,也直接通过女主角日常穿搭及日常生活将非遗文化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给年轻观众群体。除此之外,剧中演员生活中所用的团扇、所用的香囊、所用的发簪等等物件更是细致入微加入非遗元素。同时,角色们逗趣的你来我往,更是具备着当代年轻人的社交特色,代入感十足;角色的人物性格与妆容、服饰也十分搭配,与现代人用穿搭、美妆来表现自我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影视化、生活化的画面表达,让观众在被轻松的剧情所吸引的同时,“耳濡目染”化地注意到并喜欢上非遗文化。
文章来源:《煤矿现代化》 网址: http://www.mkxdh.cn/zonghexinwen/2021/0421/1118.html